发布于 2014-07-08 02:32:41 | 175 次阅读 | 评论: 0 | 来源: 网友投递
随着人们对微信的依赖越来越强烈,甚至逐渐演变成强迫症,看着朋友圈更新的红点,就忍不住去点开。可当朋友圈里的“朋友”越来越杂,父母、领导、同事、朋友的朋友也加入其中,吐槽牢骚话再也不能随便发在自己的朋友圈,而又迫于“微信好友”的身份而时常不得不浏览到自己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的内容,于是“屏蔽”功能便成为人们保护自己的最佳方式。
微信朋友圈,你都屏蔽了谁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。
记者调查
心灵鸡汤变馊汤惹人厌
“沉默是最后的清高”、“用你的大气面对小人”“放下修行中的虚荣”……打开朋友圈,这些充满“正能量”的心灵鸡汤随处可见,可殊不知已经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厌烦。
“我有一个同事特别喜欢转发这样的鸡汤,每天固定在上班路上发,一连发四五条,365天几乎不间断。”顾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前天刚刚屏蔽了一个同事,“这些没营养的段子每天被转来转去,我一开始还会点进去看,可看多了也会嫌烦。很多转发的人自己也不会看。朋友圈是大家互相了解一下近况的地方,自己的事哪怕再微不足道看着也真实。”
领导、同事成危险对象
“为了熬夜看世界杯,我跟老板说自己第二天一大早要去医院看病,结果见到自己支持的球队艰难赢了比赛,一激动就在朋友圈发了条‘终于赢了,我也能踏踏实实睡懒觉去了’。”球迷小夏刚加了老板的微信好友,却因为一时忘乎所以发了条朋友圈而被老板识破“诡计”,惨被炒鱿鱼。
除了领导,同事也被很多人视为“雷区”之一。“有一次加班晚了,我在朋友圈发了句牢骚,大概就是抱怨工作辛苦领导不体恤之类的,没想到第二天一上班就被领导叫进办公室,批评我工作态度有问题,还提醒我以后少抱怨以免影响不好。”在银行上班的杨小姐并没有加领导为自己的微信好友,可领导怎么会知道呢?“我想了很久, 唯一的解释就是,微信好友里有同事,他们看到后给领导打了小报告。”从这以后,杨小姐把自己朋友圈里的同事全部屏蔽了。
屏蔽父母是无奈之举
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多了解自己的孩子,也开始尝试使用微信,在他们看来这一拉近和孩子距离的举动却让很多子女苦恼不已。
“我一个人在外地工作,父母总是担心我的生活起居,现在不熬夜的年轻人太少了,只要我12点后还在朋友圈发微信,第二天肯定会接到父母的电话。”从事广告行业的小李说自己也只有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才有灵感,每每创作出自己满意的作品总想发到朋友圈展示一下,可自从加了父母的微信后,小李的烦恼一下就来了。“我向他们解释了很多次,可他们还是会打电话来说你。次数一多,我也只好屏蔽他们了。不过,现在我会常给他们打电话,父母关心自己总是没错的。”
和小李有同样困扰的还有大学生小云。“我谈恋爱的事还是通过朋友圈被父母知道的。”原来,小云在学校新交了个男朋友,年轻人在一起难免拌嘴,小云便时不时在朋友圈发些感慨。“我原本是发给男朋友看的,希望他看到后主动找我,可没想到被爸妈看到了,把他们给紧张坏了。”小云说现在三天两头就要向妈妈汇报一下恋爱进展,“谈恋爱是我自己的事,他们一掺和进来就完全不一样了。”
无奈之下,小云也只好屏蔽了父母。“我已经是成年人了,应该学着自己独立去面对问题。”
新闻数据
调查显示近半数人会屏蔽好友
最近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网络向2503人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,63.4%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经常使用微信“朋友圈”。
令人意外的是,42.6%的人会选择屏蔽好友,这一比例仅低于陌生人的44%,而上级领导(27.7%)、同学同事(18.8%)和父母亲人(11.6%)也成为了人们屏蔽的主要对象。不想被无聊的信息刷屏、不想让领导干涉私生活、想保留隐私、不想看自拍和显摆、不想让父母唠叨成为了屏蔽的主要原因。
小技巧
屏蔽太尴尬 分组最保险
屏蔽某些好友虽然能让自己的朋友圈清爽不少,但万一被屏蔽的朋友哪天点开你的头像进入你的朋友圈,发现你一条朋友圈也没发过(被屏蔽就是这效果),尤其是从别人口中听说你又发了什么什么,而自己却什么也看不到,下次见面时尴尬在所难免。
资深微信达人告诉记者,可以利用朋友圈的分组功能,将好友分成朋友、同事、领导等不同的组别,每次发微信时,选择“可见范围”,再根据自己说的话来确定可以见到的受众,其他组别的人就看不到这条微信的内容了。既避免了被对方发现被屏蔽的尴尬,又能让自己畅所欲言。
心理学家文清认为,当网络世界为个人打造的私密自由的空间被破坏,“屏蔽”只是一种反应方式。即便是拥有一个共同的生活工作圈子的人,也会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,由此产生的屏蔽也不必惊讶。“被屏蔽并不是对你的不认可,可能仅仅是因为对方觉得和你的关系不够亲密而已。”